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际站登录注册帮助

黑龙江拜泉县:“四联模式”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时间:2020/10/15 14:21:56 来源:打印

      10月14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拜泉县专场,围绕“凝心聚力书写决战脱贫攻坚的拜泉答卷”这一主题,深刻诠释了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绣好全面奔小康的锦绣画卷。

  2002年,拜泉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特殊困难片区县,2017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深度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586户53414人、贫困村104个。截止2019年底,共退出贫困人口24082户50621人,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6%;今年2月26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拜泉县摘帽退出。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504户2793人,今年将全部脱贫。

  打造全产业链的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产业在拜泉县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什么选择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打方向,具体是怎么抓的,取得有哪些成效?县委书记刘雁冬真情告白。拜泉县过去存在着一产粗、二产弱、三产差的短板,县域经济一个时期内在全市全省都是落后的,2015年拜泉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全省倒数第五。脱贫攻坚没有产业做支撑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事无成的,就农业方面来讲,起初还存在“一有四无”问题,“一有”就是有大宗的农产品,“四无”就是没有规模、没有特色、没有品牌、没有终端产品。

  脱贫攻坚以来,拜泉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积极寻求一条符合拜泉县特点的产业扶贫路径,县里的四个班子和农口以及乡镇的有关的同志到佳木斯、牡丹江、河北平泉和辽宁岫岩等地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和反复论证比较,觉得拜泉县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切实可行的,主要是县里有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较为丰富的林木资源和较为充足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从一定程度上讲,发展食用菌产业投资不算大、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报速度快,投入产出比较高,这样拜泉县更感觉食用菌比较合适。另外从全国角度看,食用菌按照春、夏、秋这三个季节划分,成沿西南向东北的走向,在南方食用菌休眠的时期正是北方食用菌长势非常好的时候,这是进行错位发展的有利契机,所以拜泉县确定了以黑木耳和香菇为主的发展模式,建设食用菌产业带,打造全产业链的食用菌产业。

  通过五年多的工作实践,拜泉县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产销两旺。如今,拜泉县已经建成了集食用菌菌种培育、菌包生产、棚室栽培基地、技术服务指导、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废弃物综合利用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确保了食用菌全产业链得到良好收益,使得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起来了。目前,全县食用菌菌包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亿包,棚室食用菌规模达到了2324栋,食用菌的产值接近2.5亿元,带动了5591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均增收1,012元。

  “四联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四联模式”带来了什么,具体破解了哪些难题,取得有哪些成效?拜泉县委副书记、县长荣军给出了答案。“四联”模式是拜泉县在脱贫攻坚中围绕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的一种产业扶贫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破解扶贫产业的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参与程度等难题,让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到扶贫产业链条上,取得了激发内生动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密切干群关系、促进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支部联合”,就是发挥党组织在产业扶贫上的引领功能,通过村、企业、合作社等不同类型党支部共建扶贫基地联合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扶贫产业发展。

  “校企联建”,就是重视科技在产业扶贫上的支撑作用,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扶贫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食用菌产业为例,拜泉县与延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食用菌研发中心,在适应性菌种选育、草腐菌菌包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和开拓销售市场等方面进行研发攻关,取得了一批成果,有力助推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干群联动”,就是干部领着群众干,通过贫困群众务工能力清单与产业基地岗位用工清单对接,建立务工排班表,每天由村屯干部负责免费接送,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到产业基地务工。这个“干群联动”当时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有些贫困劳动力不理解、不接受,有的甚至抵触,当时乡村屯干部每天早上五点到村屯接人,几乎没人出来,得挨家劝,很长时间才能凑一车人。经过一段时间,大家看到,到基地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每天都有80元左右的收入,就都纷纷找带工的干部,要求到基地务工。现在,贫困劳动力每天早早就到屯子口等车,急着去务工挣钱了。

  “利益联结”,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分配方式,保证企业、合作社、务工群众等各方面的利益,促进产业基地良性发展。在实践中,拜泉县拿出一部分扶贫产业收益资金,用于基地务工贫困群众的交通补贴和误餐补贴,并根据务工实际,给予差异化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了贫困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中增收。

  拜泉县通过探索实施“四联”模式,今年共建设“四联”产业扶贫基地22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5043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绿色食品致富了贫困群众

  作为深度贫困的拜泉县,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庭院经济,又是如何让小菜园里的绿色食品卖上大价格?拜泉县委副书记、县长荣军表示,农家小菜园是拜泉县农村的一个特色资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拜泉县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把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一个侧重点放在了发展小院经济上,通过宣传引导,组织贫困群众瞄准市场、依托订单,利用小院种植绿色食品,较好地做活了小菜园,致富了贫困群众。

  组织发动。为做实做好小院经济,县委多方考察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县委书记刘雁冬亲自带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到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并聘请东北农业大学专家进行论证,确定了依托龙头企业、依靠组织化带动发展小院经济的思路。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引导,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小院经济的积极性。

  合作带动。主要是通过组建各类合作社,组织引导贫困群众入社,实现抱团发展,整村整屯推进,既实现了组织化生产,保证了种植规模,又保证了品种、品质的统一。

  企业牵动。主要是依托县内现有的天润公司、龙盛现代农业公司等企业,发展甜玉米、豌豆、黄金勾豆角等绿色食品种植;依托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客商,发展南瓜、辣椒等订单种植。通过企业引领和订单保障,提升了小院种植的稳定收益。

  消费拉动。主要是组织发动各级帮扶单位和各帮扶责任人,积极实施消费扶贫,主动到贫困群众的小院中订购采购绿色食品,以消费促生产,以销售促增收。

  电商推动。主要是探索实施“小院经济+电商”的扶贫模式,靠“产地直供”,畅通了“农货进城”渠道。通过将小院种植的农产品上架小康龙江、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助推了小院种植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政策促动。主要是制定出台了小院经济扶持政策,对种植甜玉米、黄金勾豆角等特色农产品的贫困户给予相应额度的奖励资金,调动贫困群众发展小院经济的积极性。今年,依靠发展小院经济,贫困群众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黑龙江拜泉县:“四联模式”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