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际站登录注册帮助

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加强环境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安全、传染病防控工作

时间:2023/3/17 19:21:04 来源:打印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五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介绍,三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通知》对各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一要强化能力建设。二要注重统筹推进。三要动员全民参与。

  在当前时点总结回顾三年多来抗疫防疫的成果经验,意义重大。刘德春认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抓紧把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弱项补齐建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刘德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支持各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6亿吨/年,增长了4倍,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约280万吨/年,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80%以上,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及时妥善处置。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乡、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二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三是加快医废危废等处置能力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介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强基层、补短板、优布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央安排投资1100多亿元支持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三是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 

  全面深化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针对医疗污水污染控制,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生态环境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虢清伟认为,常态化防控时通过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监管,确保医疗污水有效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疫情流行时,通过启动应急措施,强化污水消毒处理,防止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安全。新冠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指导督促各地严格落实“两个100%”工作要求,也就是“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100%全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在医疗污水处理监管方面,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督促严格管理。二是开展调度帮扶。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积极主动作为,积累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比如,上海建立了排污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排水许可证“三证”信息共享机制,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份明确了排查整治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宁夏制定了医疗污水智能化监管方案,山东、河南制修订了地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细化了重大疫情期间的管控要求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医疗污水排查、治理效率,提升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刘德春介绍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及七大领域单项行动方案以来,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2年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阶段性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国70%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比2011年分别下降24%和28%;共有109个城市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绿色出行比例和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大幅提升。积极培树了一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绿色家庭典型,推广了一批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绿色社区示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全民行动。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三是加大文明健康行为监督引导。  

  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处置能力 

  春夏季是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新冠疫情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同时,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输入风险不断增大。根据《通知》要求,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处置能力。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认为,传染病防控始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防控成效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要切实做好新冠和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重点从以下六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压实四方责任,履行防治职责。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做好疫情处置。三是加强疫苗接种,提升服务质量。四是突出源头管控,狠抓关键环节。五是加强科普宣教,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六是加强培训演练,督促工作落实。 

  常昭瑞说,在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强医防协同,共享医疗机构监测信息。开展了病例报告监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监测、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网络调查等工作,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与应急、入境与本土、城市与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势。下一步,中国疾控中心将继续优化完善多渠道监测体系,做好新冠、流感等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强化疫情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一是多部门联合强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监测,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常态化监测。二是完善多学科专家队伍,针对病毒变异株和疫情异常信号快速开展风险评估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提高应对的时效性。三是继续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础作用,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主体责任和执行首诊负责制,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完整规范报告疫情信息。“结合防控工作需要,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功能,充实相关监测数据报告模块,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常昭瑞强调。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加强环境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安全、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