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成果引领技术 工信部力促四行业标准化
时间:2025/7/1 21:13:21 来源:打印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宣布成立物联网、脑机接口、民用爆炸物品三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安全应急装备标准化工作组。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规范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全球产业竞争进入“标准话语权”争夺的关键阶段,这四大标准化组织的落地,将为我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怎样的动能?
建立最佳秩序
增强产业协同与创新能力
从国际经验看,新兴产业发展往往是“产业未动、标准先行”。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等文件,提出要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公告显示,此次新成立的四个标准化组织,各有其明确的职责与定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物联网行业应用、关键技术、建设运维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则聚焦于脑机接口基础共性、输入输出接口、数据、行业应用、伦理安全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民用爆炸物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针对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通用、产品及检测方法等领域开展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而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应急装备标准化工作组,主要负责安全应急装备基础通用、信息技术应用、智能装备和管理服务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副馆长王志强向中国工业报表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该领域的技术相对成熟,需要从标准的角度进行固化;另一方面,该领域属于前沿科技,需要标准化对其进行技术引领。
脑机接口作为前沿技术,其快速发展亟需标准化发挥引领作用。标准不仅规范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安全性与兼容性,更为行业提供统一方向,促进协同创新与规模化发展,助力产业化进程提速。
物联网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成果固化成为关键。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建立标准体系,提升系统稳定性与互操作性,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助力技术落地与模式复制,增强产业协同与创新能力。
王志强说:“当然,这两方面也可以综合考虑,其目的都是为了在相关的领域达成最佳秩序,从而提高相关的质量和效率。”
扫除落地障碍
加速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原副院长宋向清对中国工业报说:“工信部作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主管部门,成立这四个标准化委员会和工作组是为了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随着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管理的需要,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以推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规范化发展,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保障安全应急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各领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宋向清介绍,具体来看,工信部此次成立四个标准化委员会和工作组,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物联网、脑机接口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新趋势。例如,物联网产业,随着设备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不同设备、协议和技术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问题日益凸显,亟需统一标准来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促使相关标准的及时制定。以脑机接口技术为例,作为前沿科技,在基础共性、数据、伦理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建立标准,以保障其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技术的无序发展和资源浪费。
对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加强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通过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加强行业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与公共安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求也促使我国积极成立相关机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标准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成立相关委员会或工作组,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与交流。”宋向清对中国工业报说。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中国工业报表示,这四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成立,对于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将产生四大方面的影响:
一是加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扫除关键技术落地的障碍,比如脑机接口标准化有助于促使技术应用落地。
二是标准化工作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比如民爆标准化能够提高产品安全性。
三是通过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提升。
四是通过标准化统一接口,完善应用生态,比如物联网标准化的制定,将有利于行业统一接口,壮大物联网生态。
规范行业发展
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复杂挑战
脑机接口、物联网等技术的标准化进程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复杂性是首要难题,脑机接口涉及神经信号采集、处理和解码等多种复杂技术,物联网涵盖感知、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多方面技术,不同技术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难以保证,给标准化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相关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标准化的需求和参与度不一致,增加了标准制定和推广的难度。部分企业更关注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忽视了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安全和隐私问题在这些领域也尤为突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大量个人神经数据,物联网设备广泛收集和传输用户个人信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成为重大挑战。在标准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制定相应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针对这些挑战,标准化委员会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宋向清建议,标准化委员会推动行业发展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
综合来看,这些标准化组织的成立,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技术创新方面,它们能够为技术研发提供明确方向与目标,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提高研发效率。通过制定和推广先进技术标准,还可促进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整体技术水平。
在产业升级层面,统一标准能够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落后和不规范企业,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同时,标准化工作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加强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从国际竞争力提升角度而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制定符合我国利益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企业可依据国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固化成果引领技术 工信部力促四行业标准化